Error fetching valid rate for cny. Content invalid or contains HTML.
Error fetching valid rate for usdt. Content invalid or contains HTML.
Error fetching valid rate for usd. Content invalid or contains HTML.
Error fetching valid rate for btc. Content invalid or contains HTML.
DVI的英文全名为Digital Visual Interface,中文称为“数位视讯介面”。是一种视讯介面标准,设计的目标是透过数位化的传送来强化个人电脑显示器的画面品质。目前广泛应用于LCD、数位投影机等显示设备上。此标准由显示业界数家领导厂商所组成的论坛:“数位显示工作小组”(Digital Display Working Group,DDWG)制订。DVI介面可以传送未压缩的数位视讯资料到显示装置。本规格部分相容于HDMI标准。
DVI介面的协定会使得像素的亮度与色彩讯号从讯号来源(如显示卡)以二进位方式传送到显示装置。当显示装置以其原生解析度被驱动时,仅需读取DVI传来的每个像素的数值资料并且套用到正确的位置即可。相对于类比方式传送的像素资料会受到邻接像素资料以及电磁杂讯以及其他的类比失真影响,在此方法中,输出端暂存器中的每个像素都直接对应显示端的每个像素。使得画面品质有基本的保障。
在此之前以类比方式传送视讯资料的标准,如VGA是为了以映像管(阴极射线管)为基础的显示装置而设计,传送的单位是水平扫瞄线,因此并未使用数位化的离散信号。类比传送的视讯信号是以变更输出电压来控制扫瞄中的电子流束的密度,并藉此来表现亮度以及彩度。
然而当LCD等数位化的显示装置开始实用化之后,以类比方式传送讯号至数位显示装置时,该装置必须以特定频率将扫瞄线讯号取样再转换回数位格式。若取样出现误差就会使得画面品质劣化。且当讯号来源为电脑时,显示卡将数位的画面讯号转换为类比输出,再被LCD显示器转换回数位画面的流程显然是多余的。因此DVI也随着LCD显示器成为主流而被广泛使用。
DVI的资料格式来自于半导体厂商Silicon Image公司所发展的PanelLink技术(此技术最早应用于笔记型电脑),并使用了最小化转移差动讯号(Transition Minimized Differential Signaling,TMDS)技术来确保高速串列资料传送的稳定性。一个“单炼结”(Single Link)DVI通道包括了四条双绞缆线(红,绿,蓝,时脉信号),每个像素资料量为24位元。信号的时序与VGA极为类似。画面是以逐行的方式被传送,并在每一行与每祯画面传送完毕后加入一个特定的空白时间(类似类比扫瞄线),并没有将资料封包化,也不会只更新前后画面改变的部分。每张画面在该更新时都会被完整的重新传送。
单炼结DVI最大可传送的解析度为2.6百万像素,每秒钟更新60次。新版的DVI规格中提供一组额外的DVI炼结通道,当两组炼结一起使用时可以提供额外的传送频宽,称为双炼结(Dual-link DVI)运作模式。DVI规格中规定以165MHz的频宽为界,当显示模式需求低于此频宽时应只使用单炼结运作,以上则应自动切换为双炼结。另外第二组炼结也可作为传送超过24位元的像素色彩资料使用。
另外,DVI接头内也如同VGA介面一样备有DDC-2协定的脚位以便显示卡能读取荧幕的EDID(延伸显示能力识别)资料,藉以帮助显示卡决定其可能的输出解析度。
DVI接头除包含DVI标准所规定的数位信号脚位之外也可包含传统类比讯号(VGA)的脚位,此设计是为了维持DVI的通用性以便不同形式的荧幕可以共用同一种连接线。随着实作功能的不同,DVI接头被分成三种类型:
此外有实作出第二组DVI炼路的接头有时被称为DVI-DL (dual link).
某些较新型的DVD播放机,电视机(包括HDTV)以及投影机采用了所谓"DVI/HDCP"接头,这种接头在外型上完全与DVI相同,但是其传送的资料有经过HDCP协定所加密以防止非法复制。现今装有DVI介面显示卡的电脑经常可利用前述显示装置作为大型荧幕之用,但由于2007年之前产制的显示卡大多不支援HDCP,所以可能会受到版权保护技术的限制而无法以最高解析度播放受到HDCP保护的视讯内容。
此外,DVI-D的类比脚位故意设计得比DVI-I的同样脚位短,以防止使用者将DVI-I公头误插入DVI-D的母座。
蕴藏许多助人的知识与智能。